老邹同志“回来了”
落日余晖散落在萧瑟的街道上,寒风掀起尘土卷着地上的黑塑料袋飘向远方,街道上的男女步履匆匆,形色紧张,眼神中流露着忧虑、愤慨,还有,彷徨。
——1984年喀布尔街头
01
一场不平凡之旅
⏫ 作者张国斌乘机赴喀布尔(摄于1984年)
1984年2月临近春节,我受命去阿富汗喀布尔出差,那时刚刚27岁,血气方刚的年龄,对这次任务也充满了期待。
从北京飞到香港,再到印度转机前往喀布尔。结果飞机飞到曼谷的时候突然出现故障,飞机颠簸不已,乘客惊慌失措,空乘大声安抚,还好在机长的卓越驾驶下,飞机有惊无险地迫降于曼谷。
踏在坚实的地上,我忽然意识到,从出发开始就预示着这是一场不平凡之旅。
80年代的阿富汗并不太平。
1984年正值苏联军事入侵阿富汗,双方战事不断的时期。虽然已预想到战争的影响,但是当真正站在这片土地上,内心还是被深深震撼,战争给阿富汗带来了巨大的灾难,让这个贫穷的国家愈发雪上加霜。
02
阿富汗大使馆的春节
来到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,第二天便是中国的春节,身在他乡,心系华夏,大使馆的同志们一起想办法,营造出了属于我们中国人的节日气氛。
当然,包饺子是必不可少的,但是放鞭炮就完全不可能了。在使馆地下室我们吹起了几个气球,当新年钟声响起的那一刻,大家一起踩爆气球以示庆祝。虽然寒酸了一些,但是这种和祖国人民一起,共庆新春的喜悦还是让人倍加珍惜。
为了增加节日气氛,我们还组织了套圈等小游戏,礼物摆好,谁套中便是谁的。我也幸运地套中了一本书,现在还珍藏在家中,诉说着岁月。
饺子、鞭炮、礼物都有了,那么烟花呢?走出地下室,爬上大使馆顶楼,依稀可见远处天边偶尔撕裂夜空的火线,再不时传来爆炸声和枪炮声,硝烟弥漫。
此情此景,愈发让人怀念并感恩于祖国的强大,守护着人民的平安,抬头看着皎洁月光下随风轻舞的五星红旗,内心顿时安宁,升起感慨无限。
03
同事老邹“回来了”
当时使馆的工作条件也非常艰苦,曾有一位会计邹兴志,被大家亲切地称作老邹,因病牺牲在工作岗位上。除夕之夜想起时,大家深感惋惜和怀念。
午夜时分,曾和老邹一起工作过的老常来到我房间,跟我说:“小张啊,老邹走了没几年,来到这格外想他。唉,我刚还做梦梦见他了,好像又回来了。我想着跟你也念叨念叨。”我说:“别光咱们在这儿过春节了,明天也看看老邹去。”
第二天,我们几人一起来到老邹的墓前,献上花圈和点心祭奠。每个人都站在墓前哀悼,愿逝者安息,为祖国祈福。
这时远处又传来了阵阵的爆炸声和密集的射击声,提醒着我们这就是阿富汗。
04
友好的阿富汗人民
坑洼不平的路上零星地散落着子弹壳,让这个古老的地区显得更加悲怆。当地的儿童在不远处怯弱地望着我们。我们把随身携带的点心和小礼品送给孩子们,看着他们心满意足向远处跑去,大家低沉的情绪仿佛也缓和了一些。
阿富汗人对我们很友好,有扛枪的士兵从旁边走过,递上一支烟,简单的几句寒暄,虽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职业,但微笑确是相通的,交流着彼此眼中对和平的期待。道一声再见,各自在为祖国奉献的路上渐行渐远。
05
生命美好,和平不易
⏫ 1984年的喀布尔街头(右一为作者张国斌)
短暂的几天喀布尔时光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同是硝烟,祖国大地万家欢庆,烟花满天,阿富汗的土地上却枪林弹雨,战火不断,甚至几十年过去了,阿富汗依然没有从战争的泥潭中走出来。
翻开这本曾被“套中”的书,昔日场景再临眼前。
想起了喀布尔的黄昏,想起了阿富汗儿童的笑脸,想起了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前飘扬的五星红旗,想起了祖国的大好河山……
生命美好,和平不易,享受并珍惜。
往期回顾
悠悠驼铃丝路情——“我们一定会再见”
探秘戛纳 | 红毯节背后的礼仪
中法友谊见证 | 龙的重生(上)
中法友谊见证 | 龙的重生(下)
文字 | 张国斌
图片 | 相册珍藏、网络
编辑 |杨杨
原创作品
<<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>>
联系我们
外交官说事儿
投稿|微信:tj-libinliyi
购书|微信:tj-libinliyi
合作| 微信:Jollad520
电话:18810645012
战略合作伙伴
别去电影院了——
让家变成你的私人影院
Cine More